突然轉入記者行業,要寫無數個"人"的故事。

每一篇在採訪、編排、寫作時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以文章記錄當時的心境。

---

(為方便起見,貼上最初的文字,以及最終的版面,如文字有誤,可以版面作準)

 

第十二篇人訪

實驗室解構

內港防洪方案

 

[引言]

內港水患問題遲遲未能根治,「逢雨必浸」、死魚垃圾湧入,令這一帶成為衛生黑點加之難得一遇的「天鴿」,狂風扇起高達兩米的洪水,內港問題再次成為全城焦點,令治水變得刻不容緩。工務局副局長張潤民早前表示內港擋潮閘在設計上仍需調整,預計2019年動工。如同滄海一粟的小小擋潮閘,能否為澳門擋住這附骨之疽般的世紀難題?需要相關的專業人士一一拆解。

 

[文首大字]

隨著澳門的發展,大型工程的需求迫在眉睫。零散的建築、工程公司難以獨自承擔,於是社會中眾多利害相關的企業與公共實體就聯合組成一個團體。「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LECM)成立於1988年,他們的身影出現在澳門機場、蓮花大橋等一系列大型工程建築。土木工程更包攬城市中路、橋、渠、隧道、斜坡等眾多基建項目。而LECM更受委託修訂風力、地震力規範,故而,在「天鴿」問題上,頗有值得請教之處。

 

[內文]

「疏」為上策?

俗語有云:「堵不如疏。」政府擋潮閘明顯屬示「堵」之一流。風過之後,香港大坑東蓄洪池、日本首都圈外郭放水路等「疏」派紛紛浮於水面,這種「海綿城市」概念令不少圍觀民眾欣喜若狂。可惜,LECM的主席區秉光博士卻認為類似方案無法解決內港水浸的問題,因蓄洪池主要用於降雨造成的水浸。大坑東蓄洪池就是為解決從獅子山體滾滾而下的大量雨水而造成的嚴重水浸,內港這次水浸的主因則是天文潮加上颱風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LECM「屋宇結構廳」廳長崔偉健工程師用通俗的方法解釋:「海對於澳門嚟講係無限大嘅!」海平面高過陸地時,不管有多大的蓄洪池、多少個馬力強勁的水泵,陸地都必然會被淹没。區博士對內港水浸問題的見解是:「內港已設有多個泵房將水泵走,雨水造成的水浸基本已經解決。現在水浸的原因多數是因為潮水,內港由於百年前填海時沒有充分考慮到潮位問題,所以高潮時會浸。只可以應付五年一遇或十年一遇的潮水量。」

 

「堵」方為出路?

難以疏通,唯有「堵」之一途。傳統的堤壩、上文提到的擋潮閘等都是障水法的一種,甚至早前本報寫到由黃燦光資深工程師提出的「海洋平台」,亦是以「擋」為主,「蓄」為輔。與大自然直面對抗,難度自然不少,崔工程師表示這將是一個「大型工程」、「與人磋商討論可能比工程技術更困難」。擋潮閘需攔至珠海市,即使在本土加建堤壩亦會影響城市規劃,區博士解釋:「內港加高嘅最大障礙係內港運輸問題,我有個碼頭喺度,咁你係外面做左呢個堤壩,咁我個碼頭重用唔用?」

 

QC專家

LECM除了提供土木工程領域的科學技術支援外,更多是擔任土木工程品質控制(Quality Control)的角色。LECM、澳門大學(CERT)、澳門發展及質量研究所(IDQ)等質量控制單位均是官方承認的第三方檢測。西灣大橋、友誼大橋亦由LECM進行索力監測。除了負責制定工程建築規範的「品質及規範廳」外,LECM下還設有「屋宇結構廳」、「地工技術廳」、「建築材料廳」負責土木工程中不同部分的測試。門窗水密、氣密、抗風壓的三性測試,探土資料的物質沉降測試,夾膠玻璃的落球衝擊試驗,以及鋼筋拉力測試等等,都只是LECM測試項目中九牛一毛的部分。

 

力報官網:  http://www.exmoo.com/article/40315.html

arrow
arrow

    4ng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