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轉入記者行業,要寫無數個"人"的故事。

每一篇在採訪、編排、寫作時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以文章記錄當時的心境。

---

(為方便起見,貼上最初的文字,以及最終的版面,如文字有誤,可以版面作準)

 

第四篇人訪

5月藝術節

輕鬆下的沉重

[標題01]

《海鷗》人生百態

以笑代替哭

[文首大字]

契訶夫著名的作品《海鷗》帶有強烈的時代和地區色彩,《海鷗》誕生於1895年,那時的沙俄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社會瀰漫著一股壓抑的躁動,解放運動正在步入新的階段,平靜下暗湧不斷,劇中沒有著重描繪這樣的場景,但人物的性格與行為處處暗合著這個時代,沉緬在過去風華的女演員、家庭富有卻為生活披麻掛孝的少女、想創新卻不得志的年輕劇作家……雷克雅未克城市劇場竟然大膽地將這個時代地區氣息濃重的故事搬到現代冰島,這會否為話劇帶來不一樣的化學變化呢?

 

[內文]

笑中暗諷

遠在冰島,想與澳門來一次藝術交流是難得的,而《海鷗》是導演Yana Ross最出色的作品之一,所以他決定在與澳門觀眾初次見面時就祭出他的絕招! 被問及會否擔心「植入」兩地異文化的劇本很難被澳門觀眾所理解,Yana Ross非常樂觀,然後幽默地解說:「因為這就是一個普遍的有關愛情掙扎、有關家庭紛爭故事……我們都是某人的孩子!」是的,《海鷗》描述的就是尋常的鄉下生活、日常的細碎對話,八個角色之間的單戀糾葛,最終沒有一個人獲得所愛,這是一部喜劇;母子兩代對藝術與人生的價值觀產生強烈衝突,要現實還是要理想?這真是一部喜劇;有一句話一直引領整個劇情發展:「她就像那隻海鷗一樣,在鄉間自由自在的飛,然後有一天,誰無心就這樣將她射死了」,這絕對是一部喜劇!

 

百年共鳴

在作品中找到共鳴是不少演員和觀眾的共同心願,《海鷗》中的角色大多是從事文化藝術活動的,藝術無分國界,即使演員與角色相距五千多公里、前後相差一百多年,裡面的一些現實問題與演員本身的簡直是不謀而合,拋卻藝術這個因素,是要一味追求夢想、還是向現實屈服,似乎是很多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海鷗》沒有給出答案,但裡面提供了幾種可能,迷茫的羔羊們不妨藉此拷問一下自己的內心。

 

[INFO]

日期:52728

時間:1930開始

地點:文化中心

門票:MOP 120

 

[標題02]

《虛域》真假難分

用科技夢蝶

[文首大字]

網絡上的,是我、又不是我。為網絡安全和保障私隱,不少人都會在網絡上偽造身份、甚至一人分飾幾角,線上線下兩個樣是現今人的常態,若科技再發展下去,網絡不再只是我們的「身外之境」,我們又是否能分辨哪個是「真」、哪個是「幻」?當網絡中、幻境裡的傷害不會對現實中的實體造成實質損傷,那些傷害是應該被當成遊戲,還是可以訴諸於法律,這是《虛域》最核心的部分。

 

[內文]

以「偵查」為引

故事中有一個類似全息網遊的名為「密園」的虛擬空間,可以為身處其中的人帶來極度真實的感官刺激和情感體驗,如果用在普通娛樂方面,實乃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地方,但「密園」中以小孩僕人作為招倈,多多少少會引起外界的疑慮,其中最為擔憂的莫過於探員莫麗彤(楊螢映 飾),所以她決定以身犯險深入「密園」偵查!「密園」不問來歷,客人的身份極度神秘,那個人到底是他、是他,遇是他?

 

以「虛實」為軸

演員李國威認為《虛域》更是「對現今虛擬科技提出了一連串的尖銳問題。從社會道德及人類發展的層面出發,深入探討網絡行為跟社會禁忌的衝突。」《虛域》以偵查為主線,但更多是通過角色間的衝突來表現對「虛實」的看法和爭論,並努力將這個虛實的角力轉移到現實中,有誰也確定自己就活在真實中?又有誰能分辨出什麼是我們真實需要、什麼是社會在潛移默化中對我們施加的影響?一個「人」的定義和價值到底是甚麼?

 

[INFO]

日期:51920

時間:2000開始

地點:文化中心

門票:MOP 150

 

力報官網:  http://www.exmoo.com/article/32572.html​​​​​​​

arrow
arrow

    4ng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