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轉入記者行業,要寫無數個"人"的故事。

每一篇在採訪、編排、寫作時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以文章記錄當時的心境。

---

(為方便起見,貼上最初的文字,以及最終的版面,如文字有誤,可以版面作準)

 

第十三篇人訪

返住工 玩手工

文獻修復課

 

[引言]

為生計而變得功利無可厚非。只不過若是說玩手工是不務正業,喜愛中文、歷史就只能做老師,這樣的刻板印象似乎令人不敢苛同。喜歡文物的陳志亮先生「玩手工」玩足20年,一邊「玩」一邊從事文物修復的正業,順便開開班、授授徒,向大眾推廣這被稱為「書籍醫生」的行業。

 

[文首大字]

文獻修復這一行業中有很多「只能做、不能說」的、難以宣之於口的技術方法,絮化、蟲駐、黏連、酸化等,不同原因、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破損,在修復上都有不同的方法,知識必不可少,經驗尤為重要。老行尊陳志亮只看一眼,便能在腦中列舉一系列修復方案,再瞬間決定最優解。陳生既是現職文化局澳門公共圖書館的文獻修復師,亦是澳門文物修復學會會長。他在圖書館中擔任文獻修復師其實只有三年多的時間,不過專業度卻相當不俗,因其先後於澳門博物館及澳門歷史檔案館負責文物修復的工作,前15後二,共計20年之久,算是澳門非常資深的文物修復師。

 

[內文]

Magic結緣

被問及與文物結緣的經過,陳生似乎有點「情不知所起」,只道是於博物館工作引發的興趣。當年,陳生是博物館中的考古發掘人員,在「印證歷史、補充歷史」的過程中,萌生了對舊東西的喜愛,「鍾意向難度挑戰」的陳生一直沒有離開這些「破爛玩意」,只是從器物到書紙,橫跨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的修復部門,這種經驗基本只能在地方細、行業更細的澳門才能實現。「呢啲嘢好唔同,但修復原則、修復理念、修復技術係通嘅。」修復技術有時就如同魔術,陳生覺得最Magic的是曾經有一幅佈滿氧化斑的女性掃描,在浸泡過特殊溶液後曬日光浴,竟然愈曬愈「白」,鉛筆痕跡沒有被破壞,一應霉菌卻消失無蹤,完全回復本我!

 

無盡書卷排排站

在「破爛」的修復上,大部分的文物修復機構都會採用「修舊如舊」的原則,儘量讓文物回歸它最本我的模樣。在這個問題上,陳生表示無奈:「還是要考慮時間成本,例如為書籍的配紙染色主要是為了美觀、一體化,但如果要用兩天時間令紙色深兩個Tone……」公共圖書館中要修復的文獻有約中文古籍一萬冊、西文古籍兩萬冊、民國時期古籍約五千冊,在借閱中還會不斷破損的流通書現在的積存量已有一百萬冊,而圖書館內的全職修復人員只有三個,其中兩位主力「搶救」流通書。陳生就帶領著三位義工修復古籍,「即使我做得很快,一天一冊,我唔係太長時間就退休架啦,到時我連圖書館入面1%嘅嘢都做唔晒!」「好彩有沈海洋女士,辭咗份全職每朝嚟做義工,最難得嘅佢重有專業證同專業技能添喎。」即使想尋求外援,放眼澳門,「從事文物修復的人,滿打滿算才十個左右。」

 

[ICON] 採訪小劇場

Q: 對文獻修復部的義工,有沒有甚麼要求?

A: 興趣行先,有興趣就會願意接受培訓,更加希望嘅一樣野就係唔會學習培訓完走咗(笑)。而且要坐得定,耐性也很重要。

Q: 細心、手定是否必要?

A: 有興趣就可以了,講到尾係因為我地缺人,唔可以咁揀飲擇食。

Q: 陳生,你剛剛說你快要退休?

A: 未、咁又未咁快,十年八載之後啦。

Q: 口罩、手套主要是為了保護文獻還是你自己?

A: 兩樣都係!書頁沾染上人體的油脂,即時看不出變化,但過幾年、甚至幾十年就可能會發霉,變成一個個指紋。而且,古籍的霉菌有可能會致癌,古籍貴重,但人命更重要!

 

閑暇修復實驗

圖書館的文獻修復部其實除了無盡的修復工作外,還有數不清的行政、推廣工作。憲報中規定圖書館有責任收藏澳門地區出版之刊物,圖書館中報紙收藏的釘裝工作亦是部門的工作之一,新出版與舊古籍,孰難孰易,本應一目了然,陳生卻小心翼翼地看了小記一眼:「現在報紙的紙張質量太差,版面又大,甚至比古籍更易破損。」被這個難題一直困擾著,陳生終於在一次閑暇中決定做做實驗,採用「剖紙法」將雙面報紙一剖兩面、兩面都奇異地非常清晰,夾入日本纖維紙,再合回一張,報紙便會變得更堅韌,如此一應難題理應迎刃而解,但陳生反而低聲嘆道:「但這不符合修復倫理。畢竟剖開了就是剖開了,它再也回不去未剖開之前,除非再也沒有更好的方法。」

 

力報官網:  ​​​​​​​http://www.exmoo.com/article/41100.html​​​​​​​

arrow
arrow

    4ng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